随着危机的深入,行业巨头的动态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,除了利益相关和猎奇心理外,对于企业管理层
而言,更多的是想从中获取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。
在沈阳郊区一个像花园般整洁的巨大现代化工厂里,一群肤色各异的人员正在忙碌着,有的熟练地
操作着机器,有的则在与厂区的销售员工畅快交谈着。这是国内机床行业的领军企业--沈阳机床(集团
)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沈阳机床)的三大生产基地之一。沈阳机床拥有员工1万多人,资产总额115
亿元,去年机床产量和数控机床产量在我国同行业中居于首位。
沈阳机床所在的行业也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受害者之一,机床的直接下游行业是机械制造业,遗憾的
是,这一行业的多数企业都感受到了寒冷。江苏、浙江、广东等地的机械制造企业用户对数控机床需求
量大幅减少,直接造成国产数控系统在这几个销售重点地区的销量下降,机床业的产量也自然随之下降
。
下游企业遇冷,加上原材料上涨、人民币升值等因素,基本上所有机床企业都遭遇市场销售下滑、
库存增加的难题。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车床分会的统计,车床分会所属企业的数控车床月产量从
2008年3月的4674台开始逐月下降,到2008年9月降为2383台,下降幅度达到49%。
与其他机床企业一样,沈阳机床的普通机床和经济性数控机床产销大幅下降,面对这种情况,部分
企业纷纷加大对普通机床销售的支持力度,但沈阳机床却采取了相反的对策。
"逐步限制和淘汰落后产品即普通车床的生产,将新一代数控机床、普通镗床更新换代、立式加工中
心、卧式加工中心四类高档数控机床产品作为本轮调整的重点"。沈阳机床反而决定借势危机,"舍弃"普
通机床,进行产品的战略调整。
对于这样的调整,一些企业并不看好。"限制对普通机床的做法,很有可能造成企业断层效应,高端
机床没有跟上,普通机床市场又大幅萎缩。"某企业相关负责人认为。
如果时间回到几年前,沈阳机床内部也会有类似的担忧,但现在他们却有足够的自信。"产品结构问
题一直是机床行业的一块心病,沈阳机床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,并作为'国际化,世界级'战略目标的一个
重要部分单独提出,并在研发、企业管理等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。"沈阳机床高层表示。
大战略下的全面预算
2000年以来,受中国机床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的影响,国内机床企业很多都有跨越式的发展,产值和
利润规模逐年大幅递增。然而,多数机床企业在技术研发、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问题,在恶劣的市
场环境下,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大幅影响。
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数控系统分会秘书长、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对此有着深刻地分析。"顺应中
国制造业发展初期用户的低端市场需求的策略,无疑为数控系统企业近年来取得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但与此同时,我们却忽略了对中高档数控系统以及下一代高速、高精、复合、智能化数控技术的投入,
当低端产品市场趋于饱和时,行业面对的则是中高档数控系统既受制于人、又被外国一统天下的尴尬局
面。"
在这样的背景下,机床业的巨头们则在寻求技术的突破。2002年,大连机床收购美国英格索尔生产
系统公司,开创了中国机床企业并购国外机床企业的先河; 2005年10月,北一机床全资收购了德国瓦
德里希科堡公司。
并购是一把双刃剑,可以为国内机床企业带来市场和技术,但并购后,如何有效进行整合,实现企
业管理的突破,利润的增长?
沈阳机床的选择是将并购放到集团整个战略调整中去:消化",在集团董事长关锡友的领导下,沈阳
机床确立了朝向世界机床行业前三强的"国际化、世界级"公司前进的战略目标,在兼顾制造的同时快速
地向研发和服务转型。沈阳机床开始实施全方位的转型,涉及研发体系、组织结构、后备队伍等诸多方
面。在这个大战略中,全面预算被赋予重担。沈阳机床领导层很早就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保障战略目
标实现的意义和价值,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工具,从编制到控制到分析,全面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的作用
都被打了折扣,如基于业务的预算、经营过程的动态分析,市场变化的及时应对等等。
早在2004年,沈阳机床就开始自主开发预算管理软件,并与东北财经大学联合,在集团内实施全面
预算管理系统,在为集团战略调整提供信息支持、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但是沈
阳机床自主研发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缺乏与业务的结合,只重点关注费用预算和现金收支预算,没有延
伸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,不能充分满足战略转型的需求。
2006年,沈阳机床决定引入全球领先的甲骨文海波龙预算管理系统(Oracle Hyperion Planning9
,以下简称Hyperion Planning),同时为了保障项目的成功,沈阳机床选择了专注于预算管理、对制造
业有着深刻理解的诺亚舟咨询来为其实施。